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、临沂市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。学校2019年开始建设,2020年3月经省政府批复成立,2021年,原临沂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整体并入。学校入选全国首批100所"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",被评为"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"、山东省3+2贯通本科试点院校、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工作"绿灯"先进高校、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。
学校位于临沂市沂河新区核心区相公街道,是千古名相管仲"潜修之地",占地1218亩,投资27.5亿元,建筑总面积36.96万㎡。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公共教学部、智能制造系、经济管理系、现代农业系、信息工程系、生态环保系、人文艺术系、汽车工程系、西临梦想家学院10个教学单位,40个招生专业,在校学生1.5万人。现有教职工608人,其中博士学位25人、硕士学位443人,副高级以上职称124人,"双师型"教师占比76%。
学校坚持"以学生为中心"的办学理念,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通过研究导向型、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,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类管理,提升学生创新实践技能和面向未来的职业素养。建设鲁南地区首个鸿蒙生态联合创新开发中心和华为ICT学院,现有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3个、兰陵美酒、档案信息化等校企合作订单班16个、现代学徒制项目10个,共建外派劳务基地等校政合作项目9个。2024年,全校获得各类创新创业竞赛71项,其中,国赛金奖3项、银奖3项、铜奖4项;获得技能大赛40项,其中,国赛一等奖1项,省赛一等奖2项,省赛二等奖21项。软包装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。
学校坚持以产业思维办教育,着力构建区域服务型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。全面对接临沂市八大优势产业和战新产业,集中打造3个品牌专业群。围绕先进工业强市和"量质齐升,两年万亿",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专业群;围绕"商仓流园"一体化,重点布局智慧商贸物流专业群;以建设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牵引,服务全市乡村振兴"三步走",着力做大现代农业专业群。现代农业技术、环境工程技术、安全技术与管理等专业填补全市职业教育空白,包装工程技术专业山东省高职唯一,智慧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两个专业群获评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。
学校坚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着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紧盯区域成长型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的现实需求,投资1.5亿元建设的"工业互联网+智能制造区域公共服务实训基地"投入使用,打造智能制造全流程14个典型场景,梯次拉动传统行业数字化改造。先后与华为、京东、东软、哈工大机器人、翔龙集团、金锣集团、鲁南制药、正直集团、远通集团等269家国内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与14所高校、12个政府部门、6个县区和10个经济园区建立合作关系,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45个。组建智造技术、乡村振兴等27个创新团队,2024年实施纵横向项目84项,合同金额630万元,获批省级创新平台2个、市级3个,授权专利44项,获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
学校坚持以平台思维整合资源,着力打造整合资源、协同创新、驱动发展的"万能接口"。以数字短剧为突破口,跨系整合资源,组建数字传媒产业学院,服务全市商贸物流转型升级,利用3~5年的时间,建成临沂数字传媒产业园。商务厅全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确定落地我校,按照"1+4+1+1"工作思路,打造线上线下融合、境内境外联动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。与国家兰花协会等合作建设了首个"校中厂"——花卉品种选育科研实训基地。与天河超算共同开展职教大模型研究,联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,三方共同打造的"体积小、算力强、灵活布局"的微算力中心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亮相发布,被新华社、央广网、中国教育网广泛宣传报道。
学校坚持开放办学,以国际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,与俄罗斯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、菲律宾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。与西交利物浦大学、上海企源公司三方共建西临梦想家学院,探索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新范式、新路径。建设了"国合基地-临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""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临沂分中心"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,以项目合作为牵引,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,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。